书法是我们常常使用的文字的一种表现的艺术形式,中国汉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的艺术。想要成为书法家,不是随随便便写出几个字就可以的,要用一定的字体写出它富有的美感而成的艺术作品。本期天津文化,我们一起来了解天津的四大书法家都是谁。
华世奎:
华世奎(1863-1942)近代天津着名书法家。字启臣,号璧臣、思闇。祖籍江苏无锡,后迁居于天津。1864年生于天津老城厢东门里。汉族。天津“八大家”之一。因家资丰厚,家中常聚各方名士吟诗谈词。
16岁时得中秀才。19岁时中举人由内阁中书考入军机处,荐升为领班章京。1911年奕匡组亲贵内阁,又被升任清内阁阁丞。袁世凯任内阁大臣时,升正二品。“百日维新”后,以省亲为名弃官隐居天津,在意租界购置房产,以清朝遗老自居,自号“北海逸民”,终生不剪辫子,不用民国年号,不再入仕,不再参与政事,惟以诗文、书法自娱。
近代,天津最着名的书法家是华世奎、严修、孟广慧、赵元礼。其中,华世奎位列榜首。一方面是华的书法造诣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华曾任八旗官学教习,是清朝赏加二品顶带的大臣,可谓官高爵显。
华世奎的书法,真、草、隶、篆诸体,无有不精。而最能代表其书法风格的要算他的楷书作品,走笔取颜字之骨,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有馆阁气魄。
孟广慧:
孟广慧(1868年—1941年),字定生,号白云山人,君子泉。天津人,亚圣孟子之裔,书工四体,擅临摹,于何绍基,郑板桥,王文治,伊秉绶,陈鸿寿,翁方纲等几可乱真,时与华世奎,严修,赵元礼并称“天津四大画家”。
是最早发现鉴定甲骨文之人,同时另有王襄。自幼受文道礼学的教化,在其父、津门饱学之士孟继尊的训教下,四岁咏诵诗词,五岁练习书法,八岁已能挥笔书写榜书大字。十一岁时,他临写的何绍基碑帖,惟妙惟肖,几能乱真。孟广慧在近代书法界的地位和贡献,得到了世人首肯,在文化界亦堪称翘楚。冯骥才称先生为“一代书坛大家,百年依旧雄风”。
孟广慧与“华(世奎)、严(修)、赵(元礼)”并称天津“四大书法家”,而且都是亲属,往来密切。他于各种书体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特别擅长隶书和行书。他把“真草隶篆”综合一体,又结合颜、柳、欧、赵、苏、黄、米、蔡历代书法家之特色,他多在深夜作写,对砚墨更精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