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想去中国著名景点上海游玩,都向往生活在他那繁华的美景之中,希望站在高467.9米,亚洲排名第三,世界第五的高塔顶上,环视上海夜空的美景,但是有人知道上海还有经历过沧桑遗留到现在的的古镇吗?没有的话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嘉定镇古
嘉定镇古称练祁市,因练祁河得名。置县时属春申乡。明正德年间易名州桥市。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复称练祁市,属守信乡。清嘉庆以后,本县以厂设治,练祁市别为一厂,时称城区或县城。宣统元年(1909)举办地方自治,称城区,以外城河为界,领图9个,面积1.79平方公里,计1783户,9220人。
清末城内州桥一带是以买卖日用品为主的商业区,刻竹店大多亦开设于此。民国时期有几家兼营印刷的书局。现此处为老街保留区。州桥南堍有中西药店,五金店,北堍有百货店。在东浦桥堍有食品店及饮食店。
清代中叶南门外有经营土布的行庄十几家,自早到晚,买卖不绝,纱场巷由此得名。清末土布业衰落,则有花米行、猪行等四五十家。现为镇工业、商业区。北门外街道自吊桥直抵皇庆寺,长约1.5公里,后渐衰落。至解放时仅在吊桥北堍有几家小烟纸店和地货行,现为工厂、居民区。东门内有城隍庙,旧时为城内文化娱乐活动中心。清代,东门外沿练祁河北岸为土布市场,至清末有花行、木行以及商店二三十家,尤以孵坊为最著名。
南翔
南翔,古名槎溪。梁天监四年(505),建白鹤南翔寺于此,因寺成镇,遂以寺得名。位于县境(今上海市嘉定区)南部,距县城约12公里。明初,经济繁荣程度已为全县各市镇之首。嘉靖年间,屡遭倭寇焚掠,万安寺以南民房被毁殆尽。至隆庆、万历年间,逐渐复兴。镇上,布庄林立,成为全县土布业集散中心。镇周围四乡所产的刷线布,又名扣布,光洁厚实,畅销远近。外省市商以徽商居多,携巨款来此收购土布。万历年间,因受无赖蚕食,徽商稍有避徙,景况一度衰落。清初,人口增多,市场繁荣,花豆米麦,百货骈集,舟车纷繁,遂有“银南翔”之称。乾隆三十四年(1769),在此特设县丞署。清末,街衢南北2.5公里,东西3公里。宣统初,自南街至沪宁铁路车站兴筑马路,士商侨寓纷至沓来。
南翔自明代以后,人文荟萃。明代有贡生14名,举人16名,进士10名,清代有贡生20名,举人19人,进士7名。富绅殷户竞相兴建第宅园林:宋代有1所。明代李流芳建檀园于北市,“经筑墙垣仅及肩,多穿洞壑注流泉”,时为南翔胜景,通判闵士籍建猗圆(今称古猗园)于东市,至今仍为南翔名胜。此外曾有计氏园(后改为来鹤园)、怡园、巢寄园、桐园等。明清两代计有园林20多座,故有“小小南翔赛苏城”之誉。南翔颇多古迹,有南翔寺砖塔一对,在镇中心香花桥北堍,是建于梁天监年间的白鹤南翔寺仅存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