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头条作者:格行营销笔记某次偶然的机会,旁听了某老板和他的项目负责人的谈话。谈话中,项目负责人说,有个客户提了几个建议,希望软件能增加某些功能。老板的回答,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客户没有我们专业,我们不能客户说什么就是什么。我本以为他会进一步追问客户为什么会提这些建议,或者会让项目负责人先把客户的建议记下来,等调研、评估后,再做进一步讨论。而他的回答,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可以说是很多企业的经营的金科玉律。比如,强生公司就坚持这样的理念:“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这会给投资者带来最大回报。”同样的,“以客户为中心”也是华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经营理念。夸张一点讲,这个理念是华为发展史前期安身立命的根本。以客户为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脱离了顾客会是什么后果。以客户为中心,是企业经营层面的理念和策略,甚至是战略。但是,有些企业管理者,往往把这个理念和营销调研混为一谈,导致的结果是,忽视了很多可能有价值的顾客反馈和建议。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从市场调研的角度,顾客的反馈和建议有时候往往并不那么准确和有价值。正如很多人都听过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问顾客想要什么,他们一定会说,要一匹更快的马。抑或,有更多人听过乔布斯的名言,大概意思是这样的:顾客并不真正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产品,直到你把产品做出来,放到他们面前,他们才会说,这就是我想要的。那到底要不要以顾客为中心,如何以顾客为中心?我先讲两个商业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关于7-Eleven便利店是如何诞生的。众所周知,现在的7-Eleven便利店,是一家日本企业。实际上,便利店的鼻祖,是美国南方公司创立的7-Eleven连锁便利店。日本7-Eleven便利店是加盟美国南方公司的,并且在美国南方公司多元化经营陷入财务困境的时候,反收购了美国南方公司。美国南方公司的便利店又是如何诞生的呢?这家1927年创立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企业,最初是一家制冰公司,在美国各地开设连锁店铺销售冰块。在经营的过程中,有顾客向该公司的经营者建议销售冰块的同时,一起销售牛奶、面包等食品。该公司的经营者接受了顾客的建议,并开始进行市场测试。结果这一模式非常成功,随后被推广至全国,由此形成了现在我们熟知的连锁便利店。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红牛的。红牛是一款诞生于泰国的饮料,但让红牛闻名世界的,却是一位奥地利人的推销员。这位推销员,名为迪特里希·马特希茨,有次到泰国出差,当地朋友推荐他喝一款当地的宣称可以缓解疲劳的饮料。马特希茨尝试之后,断定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产品,想把这个产品推广到欧洲,于是,他找到了泰国红牛的负责人, 并与后者达成了合作协议,合伙成立奥地利公司,由马特希茨负责公司运营。马特希茨在泰国版红牛的基础上,改良了配方,口味口感与泰国版明显不同。在把改良后的红牛推向市场前,马特希茨请调研公司做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认为这款饮料一点都不好喝,甚至喝起来有点恶心。调研公司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失败的产品。对于这样的调研结论,马特希茨居然说:“太好了!”借助一系列营销、推广策略,马特希茨把红牛打造了一个可以和可口可乐竞争的品牌。以上两个故事,一个是听了顾客的建议,开启了一番大业,另外一个是忽略市场的声音,成功打造出一个极致品牌。那么,如何才能以客户为中心,而又不被客户的认知束缚呢?依我看,大概只能借助两样东西, 一样是商业判断,另一样是测试。像马特希茨这样的人,大抵和福特、乔布斯是一类人,他们有敏锐、准确的商业洞察能力,这是老天爷赏饭吃的能力。除此之外,大概只能借助科学的测试了,比如,上面讲到的美国南方公司,就是先测试之后才全面推广。从经营的角度,以顾客为中心的本质是什么?是满足顾客的需求和创造顾客卓越价值,是围绕顾客的需要和顾客价值进行经营资源的投入。·作者 熊有竹 ·原创 格行营销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