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东汉时期崔寔撰写的2、东汉崔寔撰写的著作是什么?3、东汉时期崔寔撰写的被认为 中国古代农书4、【标准答案】、东汉时期崔寔撰写的____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农书中农家月令这一系统最早的代表作”。5、东汉时期崔什么撰写的什么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农书中农家月令这一系统最早的代表6、东汉崔_撰写的著作东汉时期崔寔撰写的
东汉时期崔寔撰写是的《四民月令》。《四民月令》主要叙述大地主的田庄从正月一直到十二月中一般农业活动的专著。此书记载的重点是农业活动,对于各类的谷类、瓜菜、经济作物的种植时令,和种植关系密切的农业活动都有详细的记载。另外,书中还记述了纺绩、织染和酿造、制药等手工业、副业生产。但内容的重点还是放在农业活动方面,因此,在《隋书·经籍志》里改书被纳入农家一类中。
历史学家从书中可以明确了解到田庄内部明显的主仆地位之分。其中地主掌握了基本的生产资料,同时还放高利贷。在青黄不接和寒冻季节,地主则让农民防范盗贼,守卫田庄。内容里也提到了家族内部要讲究和睦相处,虽然不能反映当时的全貌,但还是能看到一点内部的宗族亲情。
根据书中相关注释,历史学家可以推断此书内容以洛阳一带为地方背景,但是其内容对于现在研究当时其他相似地区田庄的概况也是非常重要的史料。
除《隋书·经籍志》外,《旧唐书·经籍志》对此书都有记载。宋朝初期,《太平御览》的“图书纲目”里也有,说明当时还在流传,但在《宋史·艺文志》里就没有记载了,所以可以推定该书散失于北宋中期到南宋灭亡之间。其遗文主要由《齐民要术》、《玉烛宝典》、《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太平御览》等书记载。清朝人严可均的编辑本稍好,后来唐鸿学编撰过,比严可均的完备,收入了《怡兰堂丛书》中。
东汉崔寔撰写的著作是什么?
东汉时期崔寔撰写的《四民月令》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农书中农家月令这一系统最早的代表作”。
《四民月令》所反映的正是东汉晚期一个拥有相当数量田产的世族地主庄园,1年12个月的家庭事务的安排。现存版本共有2371字中,与狭义农业操作有关的共522字,占总字数的22%。
再加上养蚕、纺绩、织染以及食品加工和酿造等项合计也不到40%。其它如教育、处理社会关系、粜籴买卖、制药、冠子、纳妇和卫生等约占60%多。
人物简介
崔寔(约103年—约170年),字子真,小字元始,冀州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农学家、文学家,文学家崔骃的孙子,书法家崔瑗的儿子。
元嘉元年(151年),起家郎官,上呈《政论》,历任议郎、大将军(梁冀)司马。出任五原太守、辽东太守,治理边疆,颇有惠政,累迁尚书。建宁三年(170年),去世,后世尊为“博陵崔氏”先祖。
著有《四民月令》,反映了东汉晚期世族地主庄园全年的家庭事务计划,对后世进行农事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东汉时期崔寔撰写的被认为 中国古代农书
东汉时期崔寔撰写的《四民月令》被认为中国古代农书。四民是指士、农、工、商,月令是一种文章体裁,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执行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等。
《四民月令》所反映的正是东汉晚期一个拥有相当数量田产的世族地主庄园,1年12个月的家庭事务的安排。现存版本共有2371字中,与狭义农业操作有关的共522字,占总字数的22%,再加上养蚕、纺绩、织染以及食品加工和酿造等项合计也不到40%。
其它如教育、处理社会关系、粜籴买卖、制药、冠子、纳妇和卫生等约占60%多。种植作物广泛;牲畜种类多;手工业包罗万象;纺织业;制造业;学校。自给自足,闭门位市。宗族、亲戚、宾客提供劳动,也是武装力量。
《隋书 经籍志》、《旧唐书 经籍志》均有记载;宋朝初期,《太平御览》的「图书纲目」仍有提及该书,但在《宋史 艺文志》已无相关记载,估计该书于北宋中期到南宋灭亡散失。
【标准答案】、东汉时期崔寔撰写的____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农书中农家月令这一系统最早的代表作”。
标签:习题 答案 学习强国答题
【习题】、东汉时期崔寔撰写的____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农书中农家月令这一系统
最早的代表作”。
A、《礼记·月令》 B、《农桑辑要》
C、《四民月令》 D、《农政全书》
本站收集整理了大量习题及答案,请使用站内查询查找
标准答案:C、《四民月令》
上一篇:【习题】、一个科学研究者提出假说来解释自然现象,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说。检验他的做法是否科学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
下一篇:【标准答案】、1931年夏,毛泽东写下了“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词句,描写的是____的战斗场面。
东汉时期崔什么撰写的什么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农书中农家月令这一系统最早的代表
东汉时期(崔寔)撰写的(《四民月令》)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农书中农家月令这一系统最早的代表。
崔寔(约103年—约170年),字号不详,冀州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农学家、文学家,文学家崔骃之孙,书法家崔瑗之子。
元嘉元年(151年),起家郎官,上呈《政论》,历任议郎、大将军(梁冀)司马、五原太守、辽东太守、尚书等职,治理边疆,颇有惠政。建宁三年(170年),病故于家中,后世尊为“博陵崔氏”先祖。
著有中国古农书中“农家月令书”这一系统最早的代表作《四民月令》,该书反映了东汉晚期世族地主庄园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的计划安排,对后世进行农事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民月令》全书按月安排计划,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仍是农业措施与农业操作,一切都是按耕、桑等事项需要来筹划的,与一般月令书专言时令者不同,因而历来都把它视为农书,而且是中国古农书中“农家月令书”这一系统最早的代表作。它代表了西汉《氾胜之书》以后农学和农业技术的最新发展。
东汉崔_撰写的著作
东汉崔寔撰写的《四民月令》,四民是指士、农、工、商,此概念早于春秋时已出现。月令是一种文章体裁,现存《礼记》中有一篇《月令》,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执行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等,并把其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四民月令》现存部分的文体与月令相似。
拓展资料:崔寔(约103年—约170年),字子真,小字元始,冀州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农学家、文学家,文学家崔骃的孙子,书法家崔瑗的儿子。
元嘉元年(151年),起家郎官,上呈《政论》,历任议郎、大将军(梁冀)司马。出任五原太守、辽东太守,治理边疆,颇有惠政,累迁尚书。建宁三年(170年),去世,后世尊为“博陵崔氏”先祖。
著有《四民月令》,反映了东汉晚期世族地主庄园全年的家庭事务计划,对后世进行农事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崔寔的***理论主要体现在《政论》中。《政论》具体的内容有提倡节俭,禁止奢僭,反对贪污压榨,主张地方官要久任,提高官吏待遇以养廉,以及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